網頁

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

HGST HDN721010ALE604 10T Hard Disk RAID-0 Performance Test

市售傳統硬碟發展至2016年,3.5吋的容量總算是突破了10T2017年更是到達12T,不過價格實在太高貴,當然與SSD比較的話,單位容量還是較為便宜,而在現今影音檔案越來越大的狀況下,高容量的傳統硬碟依然是首選。

這次趁著優惠升級 HGST 10TB 3.5NAS硬碟(H3IKNAS1000025672SWW)
相關規格如下:
◆ 容量:10TB
SATA 6Gb/s
◆ 氦氣填充技術
7200 RPM
256MB Buffer
100萬小時MTBF

裝上硬碟後,Windows 10首先抓到9314.00 GB的未初始化容量。



由於容量超過2T,因此Windows 10 依然自動選擇GPT為磁碟分割表的模式。




在配置分割區之後可用容量為9313.87GB


在總案總管裡,可用容量為9.09TB




Crystal Disk Info 顯示資訊:


Crystal Disk Mark 測試結果如下:
       可以看到,這顆硬碟在大檔方面,不論讀或寫,都突破了260MB/s,甚至比早期的SSD還要優異,不過當然在小檔還是輸得很慘。


Anvil’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結果:


實際使用「檔案總管」傳輸大檔時,最快的表現也有到達25x MB/Sec


測試過單顆的效能後,再來看看由兩顆HGST HDN721010ALE604組成的RAID-0超大容量硬碟的效能如何。

建立好RAID-0之後,Windows 10 抓到18626.86GB的容量。


下圖可見,透過硬體的方式建成 RAID-0 之後,2顆硬碟被視為1 SCSI 裝置。
 

其後使用方式跟一般硬碟沒兩樣。



完成分割後顯示容量為18626.85 GB


檔案總管顯示:



Crystal DiskInfo 顯示資訊:
       沒有圖能看,因為Crystal Disk Info抓不到這顆 RAID-0 建立的硬碟。

Crystal DiskMark 測試結果如下:
       測試結果顯示,組成RAID-0之後,大檔讀取的效能大約增加了180%,但是寫入反而降低了,只有原本90%的效能,而其它4K部分則是全贏,這個現象真是怪異。


因此再測了1次,看來效果有好一些,比起單顆在方面寫入增加了約46MB/s,到達117%


不過測試第3次的結果,與第2次相距不遠,最後第4次,才有稍微明顯的差距,比起單顆多了58.8MB/s,達到122%,但是實在也不是很多。


接著再用Anvil’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一次的結果:
       RAID-0分別在讀寫方面都相較單顆多出170.6 MB/s (168%) /199.16MB/s (184%),看起來比較符合該有的表現,也許是2套測試軟體的演算法不同所致。


最後看看實際傳輸大檔時的表現,啥 !? 只有75.x MB/s的表現,這跟測試軟體測得的結果相距甚遠,這真是太奇怪了。


再試一次,複製VirtualBox的多個虛擬硬碟大檔,最快達到186MB/s,比起單顆的時候,還是有不小差距;同時也可以看到下圖中的曲線,其中大部分時候都只有7x.x MB/s


總共1127個檔案,大小378GB,花了1個半小時。


最後測試複製一大堆小檔花費的時間如何,以Android StudioAPI檔為例,總共有134,312個檔案,佔了9.02G的磁碟大小。


一開始的速度還可以。


但是有慢到只剩169KB/s的狀況。


最後複製快結束時抓的一張圖,最快有到達85.4MB/s,但是看下圖曲線中間偏右的高點,最高應該是有到達16x MB/s左右,總共約花了20分鐘。


結論:
        希望SSD早日一統硬碟界的江山。

補充:
        關於硬碟等儲存裝置的容量,從過往以來,所有的廠商都採用便宜行事的10進位方式來當作計算的方法來標示,所以這顆10T的硬碟,到了電腦裡,可用容量卻只有9314.00 GB

而實際上1GB=1024MB1TB=1024GB,那麼10TB=1024*10=10240GB

所以若用真的10T的大小扣掉這顆硬碟的可用大小

10240GB - 9314GB = 926GB,一下子就少了926GB !!,照廠商的算法,根本就是1TB的容量不見了!!

       以往儲存裝置容量小的時代,或許無傷大雅,但到了現今,幾乎人人都會使用電腦的時代,還用這種方式呼嚨消費者,實在說不過去。

1TB 的3.5" 傳統硬碟,要賣多少呢?目前約 NT1700上下,真的很好意思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